基督徒慈善网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迦6:8】

城市教会的社会服务事工--不可或缺的时代使命

Super User 9月2日8:28

多年以来,我国国民贫富差别主要表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伴生的分配不均问题已 逐渐在城市凸显出来。2007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公布的一份发展报告所引用的数据表明,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持续上升,部分城市已接近0.5%(注:基尼系数是衡量财富分配均衡状况的一种尺度。一个社 会的基尼指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 示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经济学者胡鞍钢和王绍光合著的《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指出:“地区间、人际间、城乡间的差距使当今的中国成为建国以来整体收入分配最 不平等的时期。”分配不均,城市尤甚,上世纪70年代末发起的经济制度改革,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同时贫富差距也出现了,且有越拉越大和普遍延续至下 一代的趋势,穷生“穷二代”,富有“富二代”。经济变革所造成的大批下岗人员、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失地农民,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失业的人员,形成了一 个巨大的贫困群体。这种贫富差距的产生和迅速拉大,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第二次、第三次社会财富分配,但在当前,这方面的政府配套机制还不够健全,政府 扶贫济困的财力不足,覆盖面也不够广。近几年来,政府在发动民间力量救急济困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以即时性的居多。因此,我们亟须挖掘、调动社会力量,培 育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救济、服务机构,形成长效管道,以纾解因收入过于悬殊造成的社会矛盾,而基督教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教义上来看,都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力 量,当下的中国教会,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一使命。

一、圣经教导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人提出异议,耶稣这样 回应:由她吧……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参可14∶3-7)从中我们看到一个事实: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分中外,无论古今。
基督教被称为“爱的宗教”。基督为救世人,不是在天上吹口气,或者用别的什么方法,而是“道”成肉身来到世间,基督用与世人同在以及舍己的方式来诠释爱的 意义。至于爱的传递,耶稣基督教导我们:要爱你的邻舍。谁是我们的邻舍?我想,《路加福音》中那个“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已经为每个基督徒耳熟能详了。

  《马太福音》25章记载这样一段对话,耶稣对门徒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 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 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 了。’”(太25∶35-40)我们从中可以想象门徒们听到这样的教训会有怎样的反应,耶稣清楚地指出这些有需要的人都是他的弟兄,做在他们身上的善行, 也就是做在主耶稣身上。如今,主耶稣早已复活升天,但这段教训确立了基督教会以及基督徒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亦是在世见证爱主爱 人的指路明灯。

  相比于新约圣经中主耶稣的教训,旧约在这方面的要求显得更加具体。比如《利未记》提到:“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 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利19∶9-10)《申命记》重申,“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 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你摘葡萄 园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另外,七年一次安息年,田地中自然长出的收成要与贫困人共享。

  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用这样奇妙的方法,设置了社会财富二次、三次分配的渠道,既保全受助者的尊严,又避免了提供帮助者自我的膨胀,且使双方的生命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二、教会传统

 

  服务社会,关怀贫弱,救急解难,不光是圣经的教导,也是基督教会传统。从早期耶路撒冷教会“凡物公用”上,我们可见一斑。早在中世纪前,罗马教 会的收入就分成四份。其中一份即专门用作救济穷人。教皇英诺森三世,不仅用传统的四分之一收入来救济穷人,而且还从他自己的收入中拿出许多钱来用作济贫。 据记载,他经常向饥饿的人提供食物,向赤身露体的人提供衣服,为待嫁的贫困少女找到一份嫁妆,抚养被抛弃的儿童。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本是奥古斯丁修会 成员,致力于服侍城市贫穷人。宗教改革之后,他在德国北部倡导的社会福利架构,直到今天依然为普通劳动者和贫穷人提供着保障,标有diakonia(希腊 文:教会)的基督教社会服务机构到处可见,其标志是十字架上嵌有一颗心。它们的主要工作是:1.帮助残疾人恢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对象是身体及心理 障碍者,也有智障者。2.老人院。3.照顾无家可归者。加尔文也强调,我们应当怎样向上帝表达我们的敬意?通过施舍:因为我们不能为上帝增添任何东西,但 是上帝接收我们给予穷人的东西;这就是今天上帝所要求和批准的祭品。此外,约翰卫斯理和他的兄弟查理,从早期组织“圣洁会”(Holy club)开始,到带领一群弟兄姊妹(后来发展为循道会和卫理会),始终都是将社会服务当作基督徒当然的本分。至于威廉布斯和他发起的救世军,在社会服务 方面的投入和贡献,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更是家喻户晓。的确,基督徒热心从事社会关怀工作的巨大动力来自他们的信仰。

 

三、社会是实践信仰的唯一场景

 

  在社会慈善事业上,基督教会秉承圣经教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基督教并不发达的社会环境里,许多人一提到基督教,常常联想到的也 是做宗教慈善工作的,甚至忽略了其明显的信仰特色。是的,基督教会是靠基督的爱维系在一起的群体,所以,基督教会群体的信仰实践必然要落实在社会关怀和服 侍上。就像“道”成肉身,来到世间;对“道”的信仰同样要落实在现实社会上。

  倡导和谐社会建设,与基督信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构建和谐经济社会的积极力量,基督教会可以大有作为。虽然我们身边的教会自身还很弱小,但已经勇 敢地担负起使命,基督徒的身影,忙碌于抗震救灾现场,活跃在大型公益活动义工队伍里,使命正化为行动。从基督教全国两会到各地教会,正积极委身于这项荣神 益人的事工上,尤其是城市教会以及城市里的基督徒,资源较为集中,服务能力相对较强,纷纷成立社会服务部门或慈善部门,从一些突发性的、即时性的社会服务 事工开始,逐渐发展成比较长效的事工项目,比如:办老人院、孤儿院、社区中心、幼儿园等。

 

结 语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其中也有许多基督徒,城市教会成了他们新的属灵的家。资源的聚集,让城市教会倍蒙主恩,但同时牧养的压力也 空前加大。信仰不能仅仅放在脑子里,停留在嘴巴上,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上。如果能从教导到实践,都将信仰与生活紧紧结合,在社会服务上尽力所能及的努力,定 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也必能进一步夯实弟兄姊妹的信仰基础,增强众弟兄姊妹在社会中为基督做见证的信心和使命感,让教会成为影响社会的光与盐。

保护公民信仰自由 促进宗教服务社会

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的若干问题思考

教会的社会服务——走出城堡的一扇门

观点专栏

如果您想了解人们对基督徒参与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的反思,您将会非常喜欢这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