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慈善网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迦6:8】

宗教应该并且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Super User 9月2日9:34

2010年,在政协会议上,江苏省两会主席安信义牧师就宗教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发言。具体内容如下:

十七大新党章总纲指出:“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为宗教界提出了时代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十七大报告 指出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工作要大力推动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就是要让一切宗教政策、宗教事务管理都要围绕这个重点来做。宗教界可能过去不是 很明确这个任务,现在明确指出了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发挥积极作用,说明宗教界能够也应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宗教界人士当 如何引导信徒,下面我以基督教为例谈几点想法和建议。基督徒的信仰依据是圣经,因此挖掘圣经中有关信息十分重要。

一、圣经中有关于发展经济的信息,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论据,从而引导广大信徒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发展。

圣经的信息虽然主要论及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同时涉及到了经济领域。“马太效应”即出自圣经中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中,耶稣称赞那领受 五千和两千银子做买卖,又分别赚五千和两千银子的仆人为良善忠心的仆人,斥责那把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没有得到丝毫受益的仆人为又恶又懒的仆人(参太 25:14-30)。用现代人的语言表达,即圣经的教训要求人们必须发展经济,更多地创造物质财富,也只有珍惜上帝给予的恩赐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蒙上帝 喜悦。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说了最著名的一句话:“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这句话被认为是“社会伦 理崇高的目标,是一切伦理教训的最巅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商业广播公司之一,其总裁称这节经文不但是社会伦理的“黄金法则,”同时 也是该公司最重要的商业“黄金法则”。

圣经中的金钱观是“多多赚钱,多多积钱,多多捐钱。”这都有利于经济的建设,有利于在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或济贫帮困等方面作贡献。

《马太福音》25章的经文与发展商品经济联系起来,其实质内容是要求正当经营、合理赚钱,强调基督徒应当勤奋劳作,创造财富,遵从宗教道德,合法经商,取财有道,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二、圣经中有关心理调节的教导,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和谐,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保增长、促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务,稳定是生存质量的基本保障。基督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在社会稳定发展时期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基督信仰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与安全感。

第二,基督信仰可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

现实生活总有不同的烦恼与痛苦,如竞争压力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人情冷漠带来的孤独寂寞,人生挫折引发的不信任等。基督教可适度排除受挫者对现实生活的灰 心,使人们增添信心从而得到心理上不同程度的解脱,舒解其心理压力,帮助人以一种较平和、宽容、坚忍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痛苦。

第三,基督信仰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由于社会分工与合作的需要,形成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的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基督教强调“同弟兄和好”、“爱你的仇敌”,可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好。

第四,基督信仰可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转型期,生活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不十分公平与正义的现象,人们往往会由此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愤懑甚至失望,这样将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 基督教主张的“爱人如己”,提倡人们宽容与忍让,可以帮助人们化解心结,消除怨气与不满,促使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与良性发展。

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绝不纯粹只是为个人心灵提供一个避风港,也不单纯只是一套伦理道德规范的指导原则,更不可能简化为解释超自然律的一个依据;在某种意义 上,基督教信仰是积极地给人指出“爱人、惜物、敬造物主”的生活态度。所以,这信仰不只追求死后的“天堂”,也同时珍惜并重视此时此刻的现实生活。对于人 类心灵的空虚,基督教给予安慰和鼓励;面对世事变化无常的失落感,基督教给予超自然的答复与归宿。这一切都表达了基督教“顺应规律、定位人生”的正面积极 功能。

三、圣经中有关利益均衡、共同富裕的教训,可以为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提供行为准则。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认为:“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样一种均衡利益格局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有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可这套机制我国还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

关于利益均衡、共同富裕,圣经是有记载的。耶稣在马太福音第20章讲葡萄园的比喻最能体现今天利益均衡的制度:“家主”需要雇许多员工在他的葡萄园工作, 先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结果,从早上、中午、下午一直到晚上不同时间进入葡萄园开始工作的人,最后每人均得一钱银子的工资,当然这里不是在宣扬“大 锅饭”,而是体现了利益均衡,“家主”要让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衣穿。施洗约翰对众人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 3:11)。诸如此类的教训,均表明上帝要借着耶稣带给人们一个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利益共享的现实世界。

十八世纪末英国工业扩张前,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说,“我们必须勉励所有基督徒获得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鼓励他们富裕起来。接下去的 忠告是“那些获得了一切能获得的、节省了一切能节省的东西的人,也应当给出一切能够给出的东西,这样他们就将增加恩宠并能积宝于天堂。”今天,基督教要大 力弘扬这种财富观,为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提供行为准则,最终实现“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 全面发展。

四、圣经中 “服役于人”的榜样,使基督教历来都十分重视做好服务人群的慈善公益事业。

一位叫段继业学者在2009年第2期《攀登》上发表文章说:“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助人者’的角色”。他把做得比较好的归纳为七个方面: “对服务对象真诚的同情;对助人事业的虔诚和敬业;运用本土人员和本土语言完成助人的事业;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的心理和现实问题;持续和直指心灵的心 理慰藉;把教内互助与社会慈善结合起来;使服务机构进社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一直在党和政府的工作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更是倡导全社会一同参与扶危救困, 凝聚全社会力量开办社会公益事业等。从基督教的信仰传统和历史发展来看,基督教一直有着重视社会服务的好传统。过去某些西方保守的神学思想使信徒认为“传 福音”与“社会服务”是两回事,教会兴办社会服务被看作是“不务正业”,这些观念使相当数量的基督徒在决定是否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时裹足不前。当前中国基 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中所形成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圣经中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思想重放光芒。丁光训主教指出:“基督的救恩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福音与社会服务相互关联,福音中应有很强的服务信息。”在这 样的基督教神学思想推动下,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兴办了许多较有规模的敬老院、医院诊所、康复中心、智障儿童福利院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影响。

五、圣经中的伦理道德观,能起到法律法规达不到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软实力的发展、宗教与道德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许多社会学者普遍认为,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文化等“软实力”。基督教在这方面应该大胆探索,有所作为。

在基督教神学思想的道德意识中,基督教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基督徒重要的行为抉择。

在道德准则方面:《圣经》说:“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心和奸淫”,应该作光作盐,荣神益人,提倡“好信徒也是好公民”等等,这实际上对基督徒有特殊的内在约束力,将这些诫命、律例实践在行为上就是保护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在家庭道德方面:基督教的教义要求,基督徒要严肃对待婚姻和家庭,并在家庭成员之间实行和睦相处,孝敬父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基督徒的家庭和睦团结,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人际关系的和睦与安宁是大有好处的。

在社会公德方面:基督教提倡相爱与服务,关怀社会,服务社会,强调因为“神爱世人”,我们也应该“爱神所造的人”,“爱人如己”;助人为乐,关心公益事 业,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义务劳动。效法耶稣的谦卑,遵从“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的教训,反映基督教积极、向上、健康的伦理道德特点。

综上所述,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支持和鼓励基督教界加大神学思想建设的力度,以从思想观念上更加适应时代。
二、关注各级基督教两会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努力帮助提升其工作班子成员、尤其是负责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有凝聚力,真正能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三、帮助其院校建设,以减少其与公共教育的差距,关注其人才培养工作。
四、督促其发挥讲台信息作用,加大正确引导信徒的力度。

原文

观点专栏

如果您想了解人们对基督徒参与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的反思,您将会非常喜欢这个栏目。